民航广西空管分局塔台管制室党支部开展党建与安全深融互促专题研讨
如果用負面態度預測未來,就會產生越來越多的不安和恐懼。
至於台東往綠島、蘭嶼航班並未規定快篩,陳宗彥指出,5機場2港口至離島屬於跨縣市的移動,由指揮中心協助規範。至於企業內部的快篩,陳宗彥表示,快篩仍需由醫事人員執行,因此相關辦法與指引指揮中心正在研擬中,將會在辦法出爐後公告。
今(1)日上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在全國防疫會議會後召開記者會,說明與各縣市副首長針對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應變的討論結果,包括醫療物資、離島三縣與企業快篩,以及外界關注的民間疫苗採購,陳宗彥都逐一回應。指揮中心表示,台中市政府已對外澄清,此復健醫院近期進行搬遷作業,是為了提升醫療品質,正以BOT方式規劃市立綜合醫院,並非徵用作為方艙醫院。陳宗彥進一步說明,已跟佛光山代表討論連繫其疫苗代理商,後續進度尚待佛光山回應。網傳台中復健醫院改為方倉醫院,指揮中心:假訊息勿轉傳 近日有網友在通訊軟體LINE散布「台中市太原路復健醫院被徵收為方艙醫院」,台中市政府衛生局已澄清為不實訊息,請民眾勿再轉傳與散布,以免觸法遭罰。提高地方醫療院所防疫物資存量,雙北將加倍撥補 陳宗彥指出,5月3日至27日期間,地方政府申請的防疫物資,全部皆如數撥補,並會請地方政府隨時注意醫療院所的防疫物資使用狀況,也會提高防疫物資安全存量的數額。
由於轉診有機會透過民間救護車協助,因此相關費用會由指揮中心支應因為RBA的介入,由上往下的迫使台灣廠商更仔細地調查台灣仲介和海外仲介的會計帳,而國際移工市場也逐漸轉變成零付費和直接聘僱的趨勢。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的327例本土個案中,以新北市166例最多,再來是台北市87例、桃園市23例、彰化縣12例、台中市10例、基隆市8例、宜蘭縣5例、嘉義縣4例、花蓮縣及台東縣各3例、苗栗縣2例、台南市、澎湖縣、高雄市及新竹縣各1例。
至於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的疫苗捐贈申請,副指揮官陳宗彥在記者會中回應,張亞中一直到昨(31)日晚上才來一個文,且僅檢據「北京兩岸東方文化中心」的委託函。其中253例有雙北活動史,其餘縣市74例中1例有萬華活動史,55例已知感染源,18例關聯不明。指揮中心表示,新增5例境外移入個案為3名男性(案8766、8767、8854)、2名女性(案8856、8864),均為20多歲菲律賓籍人士,入境時持有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檢疫旅館居家檢疫,在台期間並無症狀。另針對今日新增的13例死亡個案(案1757、1993、2580、2786、2993、3145、3546、4102、6517、6562、6932、7483、7793),指揮中心表示,共計為男性10位、女性3位,年齡介於60多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3日至5月27日,確診日介於5月17日至5月29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4日至5月31日。
案8854於4月27日來台工作,5月31日因工作需求自費採檢,於今日確診。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的262例本土病例,為136例男性、12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20日至5月31日。
死亡的案2786本身則有癌症,住院期間同病房有確診案例,的確在院內有受同病房個案感染的可能。另校正回歸個案65例中,為31例男性、3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20日至5月30日。個別購買疫苗仍由指揮中心分配,陳時中:「合理的比例自用可考慮」 另外有記者提到科學園區同業公會想採購疫苗的問題,陳時中表示,在疫情指揮中心成立期間,不管疫苗是徵用還是買的,都會以公平性、衡平性、必要性做審酌分配。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在記者會中回應,張亞中一直到昨(31)日晚上才來一個文,且僅檢據「北京兩岸東方文化中心」的委託函。
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案8766、案8767於 5月10日來台工作,31日自主健康管理期滿自費採檢,於今日確診。陳時中指出,目前Rt值在往下降,是過去14天大家努力的成果,但強調這不代表現在可以放鬆,未來還要持續努力,才可以維持戰果。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鴻海集團及永齡基金會創辦人郭台銘所申請之疫苗進口,8項申請資料已送達食藥署,正在檢閱中。
但同時強調,「若任何人有特殊管道能夠取得正確的疫苗,我們會盡力協助」。然而,個別的購買若留一部分合理的比例自用,也是可以考慮的。
死亡的案7483有氣喘冠狀動脈疾病病史,5月5日入院治療時同病房有個案被匡列,做了3次採檢陰性,最後才採檢出陽性。案8856、案8864於5月11日來台工作,31日自主健康管理期滿後自費採檢,於今日確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郭台銘進口疫苗資料檢視中、張亞中僅檢附委託文件 針對郭台銘欲以永齡基金會名義採購500萬劑BNT疫苗,並已經備妥8項資料,陳時中在記者會中對此表示,謝謝郭台銘積極辦理申請,8項資料也在今日中午抵達食藥署,目前正在進行檢視,有任何情況也會聯繫處理。目前會努力讓疫苗進來、盡快施打,而大規模施打的計畫明(2)日會清楚說明。另外,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日前指出,獲台商、中國友人捐贈500萬劑德國BNT疫苗與500萬劑中國國藥疫苗,並控指揮中心「已讀不回」。而陳時中後續也表示,疫苗的捐贈、購買都對製造地有所限制,在中國就沒辦法,不是藥證的問題。校正回歸減少,陳時中:「考慮不再公布」 近日校正回歸的確診數漸少,陳時中表示,需要校正回歸的人數已經漸漸拉進確診人數,往後不會有很多案件需要校正回歸,因此考慮不再公布,因為對整體疫情影響力會比較小。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日下午召開疫情記者會,公布國內新增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262例本土、5例境外移入及65例校正回歸個案,確診病例中新增13例死亡。
陳時中也坦言,疫苗進口並不完全操之在他,目前購買的2000萬劑有適當分配的期程,但基於國際搶貨的緣故所以時間難以掌握此時已是午夜,緊鄰新的一天。
國外有社會學者保羅.威利斯蹲點英格蘭中部小鎮寫出的《學做工》,其中記錄了在勞工階級與社區中成長,而後也成為工人的少年歷程。即便穿著最醒目的制服、伴隨響亮樂聲,且擁有正當的收入,執勤過程仍會面臨行人捏著鼻子經過、丟垃圾民眾從遠處拋擲垃圾袋,彷彿車旁無人需被顧及。
而數據統計又顯示,清潔人員的職業災害中占最高比例的,是執勤過程發生交通意外。天若光,城市甦醒,通勤的車潮人潮陸續湧現,清潔隊便需退場,以保持現代人對於城市的印象:便利整潔、光鮮亮麗。
人如何在如此衝突的狀態下認知這份工作與價值?如何建立歸屬,並找到自我認同的榮耀?從人類學者羅蘋.奈格爾親身參與後的細膩書寫,我們得以找到基層勞動者間崎嶇、卻又相互映照的軌跡。若這些人們的勞動產出與你我生活緊密相關,若我們充分理解彼此同身而為人,那對於一個職業在如何的需求脈絡中長出,其所會遭遇的風險、辛勞、成就,以及工作者的心路、洞見、除了職業身分之外故事、容貌,便不該一無所知。就算單看大眾熟悉的垃圾收運,這份工作也完全不輕鬆。日間擁擠的大馬路上,此時常一台車都沒有。
雖都是極小的動作,其中意涵卻也充分被工作者們接收。路的另一頭,是和朋友約的局、趕在天亮要取的景,或學校要搶著排隊的機台,對念設計的人來說,熬夜到天亮,搖搖晃晃去買早餐的理由實在太多了。
幾乎不會有人認為清潔隊工作輕鬆或不被需要,且由於清潔隊隸屬於地方政府的環保局,薪資與待遇相對穩定,被許多人認為是「鐵飯碗」,若搜尋近年新聞,幾乎每一次清潔隊員的招募,都吸引了缺額十倍以上的人數報考。這些勞動身影,從某個視角來看,確實是在這城市的縫隙中,盡可能「偷」些時間與空間。
作家芭芭拉.艾倫瑞克進入勞動現場,從事清潔、銷售員與外場服務工作,將在一線體感到的經驗與職業背後的龐然結構,整理成《我在底層的生活》。這種時候總有種錯覺:整個城市都睡了,醒著的人便能多偷到些時間。
很幸運地,我們仍有機會透過民族誌與非虛構寫作,看見生活視野之外的世界。清潔隊的一天,往往在凌晨天未亮時便開始,隊員需先到停車場(因鄰避而須設置在遠離市區的地方),檢查車輛與裝備後出發。某日,同樣的時刻裡,在紅綠燈前停下,突然發現前方路口出現了橙黃醒目的身影:一組清潔人員抓準時機清掃著柏油路。如何記住蓋起城市的人們 除了清潔隊,一座城市得以便利整潔、光鮮亮麗,並非幾句魔法或口號,而得仰賴無數雙手所撐起。
現在回頭看,當時的自己顯然誤會了,其實城市並沒有一刻入睡:在不同的時間點中,總有人,正為另一群人而醒著。收取垃圾過程需要同時協助大眾分類回收、廚餘,有時也需指揮現場交通、維持安全。
然而,這份搶破頭、穩定、對社會重要的正派工作,仍未得到應有的尊重。以及《靜寂工人》中,魏明毅爬梳基隆港興盛時期前後,碼頭裝卸工人與其家人、周圍關係者的故事。
不斷重複彎腰、舉重物等動作,垃圾袋中總是充滿未知的危險物(銳利物品、碎玻璃、化學藥劑),地面又常有油漬與積水,清潔人員的工作充滿了風險。」 蓋起高樓的建築工人、駕駛大眾運輸工具的司機、保養公共設備的維修人員、保持街道與社區整潔的清潔隊,太多我們說不出名字、與自身作息錯開的職業,這些身影進入城市密布的血管,使其基礎運作順暢。